扶贫助农,电子商务与新农人的那些事儿!

随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 发布时间:2019-12-15 23:33 860

扶贫助农,电子商务与新农人的那些事儿!



随着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入驻随县,随县老百姓们对电子商务有了全新的认识,根据《2019年随县电子商务人才培训方案》,在随县科学技术与经济信息化局的指导下,随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扶持了第一批“新农人”,掀起随县电商热潮。

新农人典型案例


返乡创业新农人朱然

朱然,随县万和镇人氏,2015年大学毕业,一位怀揣着梦想的热血青年、他希望能走进大城市,但大城市的压力太大、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很难有所发展,于是他转变了思路,他发现市民对于优质、绿色、地道的农产品需求量很大,后来与家人协商,走上返乡创业的道路。创业之初,步履维艰,他跑遍万和镇所有乡村,从农户手上收购农产品,上架销售,之后遭遇平台屏蔽链接、消费者差评、退货,但初心不改,依然砥砺前行。随着选品精进、运营改善,网店粉丝不断上涨,销售量稳步提升,现在网店总售44000件,网店关注数达到6884人。

“不尽狂澜走沧海,一拳天与压潮头”,在这样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代,需要更多像朱然这样的返乡有志创客。未来,他计划成立工作室,扩充团队,创建属于自己的农产品品牌。


创业新农人杜迎春

——心系家乡,扶贫助农

杜迎春,来自神农故里——随州大洪山下一个美丽乡村的普通农村家庭。在人生的旅途中,他一直怀揣着各种梦想,然而家庭条件和生活压力下,一直都是靠打工来维持生活,这种状态持续了10年之久。在2015年,杜迎春为了自己的梦想,跨出了第一步,选择留在家乡创业。

这一年,各个乡村地头都能看到他的身影,在不断的乡村走访中最让他心酸的是家乡不缺好产品,缺的是好的渠道和领头人。村里原本有一片优质茶园却因为没有好的销售渠道,收益低下已被主人放弃,荒废下来;每家农户多年来一直种植香菇,却只能以低价销给香菇贩子,转到消费者手中价格已经被层层中间商抬到好几倍,更有许多备受青睐的农产品比如:土鸡蛋、绿色无污染蔬菜、家禽、猪、纯正蜂蜜等农产品堆积在手中找不到好的销售渠道。这时杜迎春开始注册微商,淘宝等多家网络商店,对接家乡各个村的农产品。他希望村民都能够富裕起来,让外出务工的乡亲们可以不用与家人分开,在家就能挣钱,让孩子和老人能够得到应有的陪伴和照顾。或许他的能力有限不能马上实现这个愿望,但是他希望通过自己最大的努力,让这个落后的山村有一点改变。他现在唯一希望的是:能通过网络平台把本地原生态农产品发送到全国各地,让村民都能富裕起来!


创业新农人李海波

——圆梦桃园

李海波, 2009年毕业后在深圳比亚迪某部门做电子工程师,当时效益还可以,但他怀揣自己最初的梦想——建设美丽的家乡,一个偶然的机会,看到沃尔玛里的猕猴桃(佳沛金果)9.8元一个,就敏锐的察觉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商机,因为家乡也有种植猕猴桃,而且价格还很便宜,于是开始对种植猕猴桃这份事业进行初步规划,2013年底毅然辞职,回家种植猕猴桃,开始自己的创业生涯。刚开始只租赁了2亩田地,因为前期不懂技术,走了不少弯路。之后到处拜访名师,自费参加全国各地的培训,向前辈专家们讨教,功夫不负有心人,到2015年果园苗子全部上架,当年产量较低。2016年和2017年接连流转村民土地30亩,开始商业种植猕猴桃,由于猕猴桃种植一次性投入大,收益周期长,资金短缺,为了不让资金链断开,筚路蓝缕,通过在石材厂打零获取薪资,维持现有资金流。2017年底成立合作社,到2018年前期30亩果园全部投产,至2019年收回全部成本,2019年合作社又流转土地50亩土地种植新品种猕猴桃,涵盖周边七八个村子四十多家农户,带领村民共同致富。


 Major Snow

三位“新农人”朋友也亮相12月6日的香菇博览会。活动中,随县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邀请记者与网红主播分别采访“新农人”,把他们的产品带到全国。活动当天“新农人”卖出很多自己的土特产,也在当地建立很多人脉,收获满满,为今后自己的网店打下坚实基础。





  


电商平台就像一条高速路,直通全国各地,相信在不久的将来,经大家的共同努力,农村土特产销量会有质的飞跃,今后我们会不断挖掘“新农人”,也希望有志之士积极参与,返乡创业,为建设美丽家乡做出重要贡献。